top of page

我們的信念

1.我們相信每一種情緒,都是珍費的,為了讓我們知冷暖、辨喜惡、感受生命中的輕盈與沉重,從中一點一滴的去蒐集,關於自己之所以成為自己的形狀與質量。

2.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,都是無價寶,為了讓我們看見,生命的色彩可以有千萬種無限綻放的可能。

 

3.我們相信每一個家長,心中都有一個孩子,在孕育孩子的路上,每一位家長都會遇見自己心中那些柔軟又嬌嫩的部分,我們希望成為陪伴者,陪伴家長守護自己心中的溫柔,並持續以溫柔守護孩子的獨特。

still-life-with-vases-with-spring-flowers-living-room-2.jpg

我們的使命

1.提倡以愛為本、以關係為本的教養心法,以實用方法回應家庭關係的常見挑戰,輔以腦神經學及心理學,為家⻑教育帶來全新視野。

2.跨專業團隊全方位支援全人需要,由資深親職教養導師、特殊教育工作者、精神健康專業團隊,結合多元手法,包括身體經驗取向、正念修習、人本取向、非暴力溝通、遊戲治療、音樂治療、表達藝術的介⼊,有效幫助不同年齡與不同能力的孩⼦及其照顧者,重新連結內在資源,在關愛環境中得以突破成長難點,發揮最⼤潛能--讓家長與孩子都可以一同在愛中成長。

3.致力推動由家長自助的共學社群,以補⾜專業介⼊未能充分支援的家庭困境,透過建立以同理心為基石的線上互助家長社群,進一步為有需要的家庭擴充社會資本。

pexels-vie-studio-7004950.jpg

甚麼是「生命自覺」?

「生命自覺」(Focusing) 是由芝加哥大學的簡德林博士創立。

1950至60年代期間,在羅哲斯(Carl Rogers) 的指導下,簡德林博士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,證明求診者在心理治療中,能夠實現持久而積極變化的能力,取決於他們能否從自我覺察當中,從身體的感覺描繪出深層的體會,成為個案成功 改變的關鍵。簡德林稱這種直覺的身體感覺為"意感”(felt-sense),並從中發展出的身心取向治療學派。簡德林博士,因此獲得紐約個人中心學派中心與美國身心治療學會的終身成就獎 。

「生命自覺」 是一個以身體導向為基礎的體驗過程,可用於釐清思緒和情緒療癒,既有助於心理治療師提高身心健康的工作效能,也是一套能夠自助的情緒管理和心理保健的方法。

親職教養為何要從「內在關係」出發?

本親職課程以Ann Weiser Cornell 的內在關係療法(Inner Relationship Focusing)為主軸 ,從內在關係的自我療癒為起點 ,將 Carl Rogers 「個人中心學派 」 的治療要素,具體直接地實踐於自身,透過與自己同在、真誠接納且傾聽內在聲音的方法,在日常生活身心情緒面臨挑戰的時刻,以臨在的語言進行即時的情緒調節,逐步建立陪伴 、支持內在關係的習慣,漸漸進深到促進內在關係的療癒之旅 --為家長奠定穩固的高情商基礎與技巧,並以此進一步陪伴孩子迎接每個成長階段的情感需要,從容面對親子溝通,以及夫妻之間、跨代之間的家庭衝突。

extreme-closeup-enlarged-human-eye-with-beautiful-colors.jpg
bottom of page